2015-05-26 1831次浏览
蔡伦造纸的传说是流传于偃师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学。自东汉以降,一直流传至今。
蔡伦是东汉桂阳郡耒阳县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蔡伦很小的时候,进入宫廷当了个小太监。蔡伦整天跟随在皇帝皇后身边,看到皇帝上朝要批阅很多大臣写在 “简牍”上的奏章,连篇累牍,十分笨重,就想办法要解决书写材料问题。一日,他带着几名小太监出了洛阳城(指汉魏故城)南门,沿着古官道到了离城约30里的缑氏县陈堡谷。只见休水(今马涧河)溪水清澈,两岸树茂草丰、鸟语花香,景色十分宜人。蔡伦正要渡河,忽见溪水中积聚了一簇枯枝,上面挂浮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絮状物,用树枝挑起细看,只见这东西扯扯挂挂,犹如丝绵。农夫告诉他,这是涨河时冲下来的构树(即楮树)树皮、烂麻,扭一块儿了,又冲又泡,又沤又晒,就成了这烂絮。
蔡伦想以此物代替“简牍”,急忙命太监快马回京城找来皇家作坊中的技工,在缑氏县开始了试制纸张。技工找来石臼,竹帘,筛网等工具,就地取材,剥下树皮,用石臼捣碎、用筛网反复过滤,再捣碎,制成稀浆,捞出后摊在竹帘或者密密的筛网上摊成均匀的薄薄一层,晾干揭下,便造出了最初的纸。
蔡伦又命人将破布、烂鱼网捣碎成麻缕,甚至将制丝时遗留的残絮,掺进浆中,制成的浆,摊平碾实、晾干后便不容易扯破了。第一批用树皮和麻料造出“高级”东西,蔡伦给他取名叫“纸”。蔡伦把造出纸张的献给了汉和帝,汉和帝对他赞扬了他一番,命他继续研制,大规模生产。之后蔡伦在此基础上生产出的纸既白又轻,又有韧性,世人称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使得纸张推广开来,是人类大规模的印刷成为可能,加快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动态 艺术活动展演 公益辅导培训 民间艺术 公共文化 总分馆互动平台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