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共文化 > 河洛大鼓保护方法初探
河洛大鼓保护方法初探

2016-03-02 4764次浏览

河洛大鼓保护方法初探

作者:李晓霞  杨佳特

河洛大鼓是洛阳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洛阳市非遗保护中心的重点保护项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市的文化工作者对河洛大鼓进行了发掘和收集整理,并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河洛大鼓在目前生存和发展仍困难重重,处于濒危的边缘,如何保护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古老的曲艺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生存?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河洛大鼓简介

河洛大鼓河南第二大曲艺品类在我国曲艺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河洛大鼓是由洛阳琴书和单大鼓结合并吸收了河南坠子一些曲调而形成的一个地方曲种。它主要流行于洛阳、三门峡、焦作、新乡和郑州等地,具有浓郁的豫西地方特色

据洛阳地方志记载河洛大鼓形成过程和初创时间为20世纪初清末以前洛阳城乡流传较广的曲艺形式称“洛阳琴书。约在清末民初偃师县琴书艺人较集中的段湾村有段炎等人前往南阳学艺学会了当地的鼓儿词这一艺术与洛阳方言琴书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大鼓。河洛大鼓在发展过程中曾有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阳大鼓等名称1952年正式命名为“河洛大鼓”。

脱胎于洛阳琴书的河洛大鼓,唱腔质朴流畅,清新明快,既便于叙事,又宜于抒情,不同于琴书的一唱三叹、字少腔多和低沉冗赘演唱者站立了起来,双手也从敲琴打板中解放了出来,开始通过表情和形体动作来辅助说唱,刻画人物;河洛大鼓用大鼓和钢板伴奏,咚咚作响的书鼓和清脆嘹亮的钢板,在响度、力度和速度方面,均胜过琴书之呆板,极大地活跃了书场的气氛,令人精神振奋;河洛大鼓在唱词的基础上,加上了大量的道白,使音乐唱腔更加大众化。演唱书目上,河洛大鼓大量演唱公案书、武侠书和袍带书,如《施公案》《彭公案》《大八义》《小八义》《红风传》《打严嵩》《刘公案》等等这些描述风云际会、金戈铁马,赞颂拔刀英雄、梗直义士的书目,更符合广大群众的欣赏口味。因此,河洛大鼓很快取代了洛阳琴书的地位和作用,迅速在伊、洛河两岸流传开来,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主要文化娱乐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河洛大鼓现存有传统中长篇近百个短篇、书帽250多个现代中长篇近20个短篇80余个。

二、河洛大鼓发展面临的问题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河洛大鼓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日渐濒危主要表现在:

1.社会基础变革使河洛大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由于城市一些曲艺组织逐渐解体曲艺演出场所相继被取缔、关门文艺团体或文艺晚会将说书这种“小打小闹”的艺术拒之门外。在农村,说书主要靠农家红白喜事、还愿包场演出迫使相当一部分艺人弃业改行。

2.科学技术的进步蚕食着河洛大鼓的传统领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已进入百姓家中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曲艺的兴趣愈来愈淡“书迷”少了且不断老龄化人们对说书的崇拜变成了嘲笑、歧视。

3.审美情趣的提高对河洛大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传媒的影响下,不仅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已有很大的改变,而且民的文化层次也有了很大提高。观众对演出内容演员形象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河洛大鼓原有的较粗放表演方式受到极大挑战。

4.就业形势的改变不利于河洛大鼓的传授和继承。繁荣的市场经济拓宽了年轻人的择业渠道提高了年轻人的经济收入,没有人来传承这项技艺。即使是河洛大鼓世家的后代也不愿意继承父辈的事业

5.明星大腕的缺乏使河洛大鼓日渐失去艺术魅力随着一些老艺人的去世,能挑起振兴河洛大鼓重任屈指可数,再加上艺人普遍文化水平低,无法形成一套相对专业的理论成果。河洛大鼓之所以衰落,一方面与这种来自民间的艺术形式旋律过于简单、艺术不甚成熟有关而有天赋的新人长期无法涌现更使这门艺术丧失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三、系统的河洛大鼓保护方法初探

为了更好的保护河洛大鼓这一民间艺术,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系统的保护方案,持续深入开展河洛大鼓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力争2015年底在豫西地区形成相对稳定、初具规模的河洛大鼓演唱群体和观众群使这一地方曲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关注和了解。

1.加强抢救工作。进一步组织开展深度调查,聘用专业调研机构人员、实习生等人员,采取网络、电话、实地调研等方式,调查洛阳各县(市、区)河洛大鼓从艺演员的最新动态,进一步掌握河洛大鼓的现状;继续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尽可能多收集优秀河洛大鼓艺人的音像资料并结集出版;建立完善数据库,请专业电脑公司制作数据库,分档保存艺人资料、视频等数据收集河洛大鼓文字资料整理出版《河洛大鼓》专著。同时,配合省文化厅开展“铭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计划”等工作,用音像记录历史。

2.加强扶持工作。针对河洛大鼓艺人存在人员分散、缺乏凝聚力等问题,市非遗中心计划组织艺人成立馆办河洛大鼓团队,形成专业的文艺演出团体,购置乐器、服装、道具,提供外出学习交流费用,培养并确立领军人物促使河洛大鼓在新时期健康发展。

3.加强培训传习工作。进一步加强河洛大鼓的社会传承力度。一是举办持续性的河洛大鼓培训班,聘请传承人对从业艺人及河洛大鼓爱好者进行培训,不断扩大河洛大鼓演艺人群,提高河洛大鼓的演出质量,促使河洛大鼓艺术形式深入人心;二是依托位于偃师的河洛大鼓传习所,定期面向社会举办河洛大鼓培训班,在邀请优秀艺人授课的同时,鼓励艺人带徒传习,培养新人。

4.加强宣传工作。精心策划形式新颖、能够凸显河洛大鼓艺术魅力的活动形式。举办活动时积极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电台、洛阳电视台、洛阳网等新闻媒体沟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传媒扩大河洛大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对河洛大鼓关注、喜爱、支持的良好氛围。

5.加强研讨工作。定期举办河洛大鼓交流会、研讨会邀请优秀艺人和专家参与,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河洛大鼓的保护、传承、发展和专著的出版提供理论依据。

6.加强展示工作。将“河洛大鼓曲艺节”办成洛阳市品牌性文艺活动,通过在各县市区轮流举办的形式,办一届曲艺节,带动一方河洛大鼓演艺水平,扩大一批社会观众,逐步提升这一传统项目在当代的影响力。继续举办河洛大鼓书会、河洛大鼓演唱会等活动为各县(市、区)及周边地市艺人提供演出交流平台为群众奉上丰盛的传统文化盛宴。此外,积极推动河洛大鼓走出去,参加非遗展示、展演、博览会等活动。

7.加强推介工作。利用政府部门掌握的资源优势,在尊重企业意愿和尊重艺人意愿的前理下,或联系企业赞助冠名河洛大鼓组织,或组织河洛大鼓艺人为企业演出,拓宽河洛大鼓的发展之路。

河洛大鼓诞生于上世纪初,目前已传至第五代。在一百余年的发展中,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也传承者河洛大地的艺术之魂,是难得的民族曲艺瑰宝。希望通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将河洛大鼓这种曲艺形式推介给广大人民群众,促进这一优秀的曲艺形式能够为人熟知,不断传承延续。

 

 作者单位: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动态 艺术活动展演 公益辅导培训 民间艺术 公共文化 总分馆互动平台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13-2022 All Right Reserved 洛阳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洛阳网络公司:洛阳恒凯科技 豫ICP备14028689号-1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