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活动展演 > 文艺演出 > 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非遗专场
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非遗专场

2016-04-12 2049次浏览

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非遗专场节目简介

河南省非遗专场第一场(4/12)

1.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

所属地市:华阴市 (国家级)

表演单位:张建民、张健敏

老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从西汉滥觞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老腔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上的封闭性、剧种上的独存性、取材风格的张扬型、音乐体系的自律性、它的主旋律是船夫号子的音乐化,是艺术源于生活的见证,因而具有艺术价值,它取材于历史战争,唱腔亢奋激越,充满阳刚之美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

近几年来,华阴老腔不断创新并走火全国各地,先后赴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在话剧“白鹿原”中它浑璞天成、感人心悬的艺术魅力深深的征服了在座观众。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士、法国国家电视台、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等一百余家媒体相继报道。老腔曾三十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演出,尤其是2016年华阴老腔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再一次为老腔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华阴老腔被誉为华阴的名片、渭南的符号、陕西的亮点一点也不为过。

2. 信阳民歌--《对花》

所属地市:信阳 (国家级)

表演者:陈晶晶

此曲是一首民间小调。小调是信阳民歌一种,主要表现人们的不同情感和交友交流的需要,是人们社交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此曲反应的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情趣,旋律玩转流畅,有没动听。演唱时往往加一些衬字、衬腔,音乐语言朴实流畅、节奏欢快。演唱形式一男一女对唱。

3. 丝弦道--《赞中原》

所属地市:驻马店 (省级)

表演者:陈付军、任子茹、陈佳音、陈思影、陈憶、任嘉慧

丝弦道是清末民国时期发源于河南省平舆县、流传在汝南、新蔡、正阳、上蔡、确山、驻马店、信阳及安徽等地区的一个地方性的稀有曲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曲种以丝弦伴奏,坐唱为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鼓子曲互有借鉴和渗透。丝弦道的演唱曲段有160多篇。 

丝弦道由于其演出形式轻便灵活、演出场所大小皆易,演出时间可长可短,深受群众青睐。曲调古朴优雅柔美悠扬,类似昆虫之行腔,具有低沉、柔缓哀婉、抒情的特征,但也不乏朗爽明快的曲牌。丝弦道作品深刻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豫南人民的现实生活,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劝善劝赌劝吸毒,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具有鲜明的群众性。

  丝弦道《赞中原》是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曲艺作品,作品唱出了中原大地人杰地灵,美丽富饶。同时,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群众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4. 唢呐--《敲锣打鼓庆新春》

所属地市:许昌(市级)

表演者:贾军治、韩红霞

《敲锣打鼓庆新春》是贾军治原创唢呐曲目,音乐节奏欢快,高亢激昂,锣鼓音全用演奏技巧模拟各种打击音,深情讴歌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庆新年的热闹景象。

5. 木偶戏--《王小打柴》

所属地市:周口(省级)

表演者: 吴培中

     太康县布袋偶戏是单人木偶戏,又叫“独台戏”、“走偶(谐音)”、“扁担戏”。 布袋木偶戏演出舞台的面积因不到0.3平方米,有人称它是“世界最小的舞台”。今年67岁高龄的吴培中老人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已经表演了四十多年。据了解,木偶戏源于汉朝,当时表演的是“大木偶”,到盛唐时期才出现木偶正剧,为了表演携带方便,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小木偶”,又叫“布袋偶”。传统剧目有《王小打柴》、《猪八戒捉妖》、《盘技》、《麻老五卖豆腐》等。               

   

6. 翟氏唢呐---《百鸟朝凤》

所属地市:开封(省级)

表演者: 翟土

   翟氏唢呐是集文学、音乐、演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风味,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老百姓所喜闻

乐见。

   翟氏唢呐起源于清朝后期,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翟氏唢呐表演技巧独特,舌工讲究双吐、三吐、反吐、正吐等技巧。翟氏唢呐吸取了各派所长,形成了柔和细腻、刚劲有力的风格。其表演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够用唢呐模仿各种声音,还能演奏出不同的人物角色。语音清晰、节奏明快、人物性格鲜明,深受观众喜爱,在

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反响。

   翟氏家族四代相传,个个身怀绝技。第四代传人翟土三岁随父学吹唢呐,他不但吹技精,且精通乐理,唢呐行当样样精通,号称全活一把手,又称唢呐绝活家。他曾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被命名为吹歌大王,还在国家级大赛中多次夺得金奖。他所演奏的

《百鸟朝凤》粗犷、传统,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艺术感染力。

 

7. 王屋琴书--愚公移山》

所属地市:济源(省级)

表演者:牛莉、李莹莹等5人

王屋琴书是济源市独有的曲种,分布在济源市的王屋、邵原、大峪、下冶等乡镇的山区陵区一带,自清道光年间流传到现在,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王屋琴书是以说唱为主、说唱相间的说书类曲艺形式,它的演唱语言以王屋山区的方言为基础,乡土气息浓郁,有鲜明淳朴的地方特色。

8. 太乙拳--《太乙拳13式》

所属地市:郑州(省级)

表演者:张勋华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源于太乙文化、太乙意识、太乙阵法。太乙拳蕴含“阴阳交互造”:阴造阳、阳造阴,生生不息,是人天互造之国术。是肉身、精神、灵魂合一的组合运动。其拳法具有“松、静、空、慢、柔、圆”的特征,刚中增柔、柔中增刚、且刚柔相续、更刚柔相泌。是中华民族辩证哲理思维和武术、艺术的结合。通过静心习拳,可将身心呈现出的各种不良反映和亚健康消灭在萌芽

状态之中,达到自我调节之目的。

代表性传承人张勋华,数十年来投资1600万元,在郑州已建成“非遗”太乙拳传习所、展示馆,并被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期,还成立了太乙拳研究会;会员与习练者多达两万余人,在郑州已成为与少林拳、太极拳同样受欢迎的重要拳种。

   

9. 河南坠子--《夸河南》

所属地市:平顶山(国家级)

表演者:  乔双锁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汉族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2006年,该曲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夸河南》主要介绍河南的风景名胜古迹、文化地域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乔双锁老师现已从艺31年。几十年来不仅晓通历史曲目的演唱,且能自创、自导自演新的曲目。自创自演的代表曲目《中州自古美名传》、《夸鲁山》、《双星缘》、等三十多曲目在国家、省、市曲艺大赛中获奖。2003年被授予“河南省民间表演艺术家”称号。

河南省非遗专场第二场(4/13)

1. 河南坠子--《呼延庆打擂》

所属地市:安阳 (国家级)

表演者:王巧珍,马街书会状元,北路坠子皇后,乔清秀嫡传弟子,河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安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坠子由于演唱形式简便灵活、语调亲切生动而广泛流传于民间,也曾是诸多盲艺人走村串巷的主要传唱形式。一人既拉弦又演唱的坠子,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乡间主要艺术活动,它的影响遍布豫、鲁、皖、京、津等1 0多个省市和地区。由于在不同地区的传唱过程中,坠子艺人们不断吸取各地的艺术精华,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东路、西路和北路的地域流派。

     本节目主要讲述宋朝时,西凉叛乱,太师庞文为谋取兵权,向宋仁宗保举他的内弟欧阳子英为帅。包丞相识破了他的奸计,命欧阳子英摆下百日擂台,言定胜者为帅。欧阳子英心狠手辣,打死无数比武英雄。吏部天官卢景隆之女卢凤英为兄报仇,与欧阳子英比武失利,正在危急之时,与结拜弟兄于东京上坟的呼延庆登上擂台劈死欧阳子英,救出卢凤英的故事。

2. 陈氏太极拳--《太极风采》

所属地市:焦作 (国家级)

表演者:顾鹏、管泽义

陈氏太极拳是一种以中华传统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指导来进行防身健身、养生益寿的拳术,其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故也被称之为“哲拳”、“文化拳”。陈氏太极拳源于明末清初,是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家传武学的基础上,汇集《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之学说,融入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术,汲取诸家武学之精华,创编了太极拳,并世代相传,距今已三百多年。现今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强身健体、修心养生之功效已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的健身运动方式。

20058月,焦作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太极圣地”;20065月,“陈氏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77月,焦作市温县被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

 

3.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市:漯河 (国家级)

表演者:李汝波(国家级传承人)及其徒弟

心意六合拳为我国三大内家拳之一,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是集健身、养生、技击为一体的武术文化瑰宝,具有刚猛、长于实战之特点,练习时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该拳由心意把和十大真形两大部分组成。心意把有单把、双把、摇伞把、挑领把、鹰捉把、追风赶月把、横拳把、十字裹横把、龙形裹横把等,十大真形为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使用的器械有六合枪、五形刀、六合刀等。

 

4. 大平调--《一篮红杏》

所属地市:濮阳 (国家级)

表演者:张相彬、丁改玲、周豫濮

大平调(又称大梆戏),始于明朝初期,源于开州(今河南濮阳),世称开州平,主要流行于豫、鲁、冀等地区,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土生土长的稀有剧种。大平调唱腔浑厚高亢、婉转优美,表演粗犷细腻、豪放高雅,常用乐器有大弦、二弦、三弦、大铙、大镲等。20065月,濮阳大平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节目主要讲诉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但有的领导往往忘记这个称谓,反之,常以百姓的家长而自居,把群众利益忘记脑后。当你有一天一旦醒来,你会在百姓眼里,看到另番真实的自己!比如杨家村的杨庆显,他吃了隔墙寡妇乔玉梅那枝出墙的红杏十多年,当他卸任后,才忽然明白……小戏《一篮红杏》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妙趣横生,反映了当下“公仆们”的回归心态,和在“台上”时看不到的很多东西。

5. 永城大铙--《中国梦》

所属地市:商丘 (省级)

表演者:王玉玺

永城大铙是清·光绪八年间,由著名艺术家韩凤奎在民间扎根流传的稀有曲种,大铙的前身是“碟子戏”、“落子”,又称“荷叶吊板”,属徒歌形式的说唱剧种。永城大铙原位两人合唱,后演变为一人演唱。演唱时左手敲打大铙,右手持竹板击打,因伴奏乐器是“大铙镲”而得名,大铙是豫东稀有剧种之一,道具简单,大铙一面,竹棍一根,毛竹板两块,能打出许多花点,演出地方色彩,演奏起来非常好听,适合于大中小剧场或露天演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中国梦》是一段为响应习主席提出实现强大的《中国梦》而创作的现代曲目。该曲目历经中华民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实现的各种梦想。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弘扬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催人奋进的引领作用。

 

6. 板头曲--《大起板》

所属地市:南阳 (国家级)

表演者:李彭洲

 伴奏:南阳市群众艺术馆-星海乐团

板头曲为中州古曲,是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的乐曲,为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之作。它是在大调曲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68板前奏乐曲。南阳板头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重要价值。1953年,部分板头曲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整理出版。一代名家曹东扶先生传谱的筝曲《高山流水》、《苏武牧羊》更是传遍神州,远播海外。南阳板头曲音乐与历史悠久,是与江南丝竹、潮州音乐、山西音乐并称为我国民族器乐曲中的四大

流派。其代表作《高山流水》影响很大。

 

7. 陕州梆子--《徐策跑城》

所属地市:三门峡 (省级)

表演者:任建民

   蒲剧因其起源地在陕州、蒲州、同州,又称“陕州梆子”、“山陕梆子”。解放前又称之为“乱弹”或“乱台”。建国后称蒲剧。它是河南剧种中最古老的一个剧种。蒲剧也是三门峡市目前最为流行的大剧

种。蒲剧的音乐高昂、强烈,音节跳动性大,调活泼,感染力很强

 

8. 啸乐--《节日欢歌》

所属地市:新乡 (省级)

表演者:王明磊

啸乐源于魏晋时期,距今有1700余年历史。新乡市百泉风景区的苏门山啸台是后人为纪念魏晋时期中国著名隐士,啸乐大师孙登而建,啸台随即被公认为中国口哨的发源地。新乡市啸台口哨艺术研究会作为啸乐项目的保护单位,一直致力于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为推动我国的啸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9. 金龟舞--《斗金龟》

所属地市:鹤壁 (省级)

表演者:王元成等15人

    斗金龟原名为《渔童玩大鳖》,表演时,一人装扮金龟,一人引逗,伴随着锣鼓音乐节奏走场表演,以表达人们疾恶除邪,祈求天地

祥和,国运民生,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动态 艺术活动展演 公益辅导培训 民间艺术 公共文化 总分馆互动平台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13-2022 All Right Reserved 洛阳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洛阳网络公司:洛阳恒凯科技 豫ICP备14028689号-1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