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项目简介 > 中原棉纺织技艺(黛眉手织布工艺)
中原棉纺织技艺(黛眉手织布工艺)

2015-04-29 1850次浏览

黛眉手织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用原始的纺车,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落于黄河边的新安县石井乡,传说中的七仙女一夜之间织布300匹,淳朴的新安人民依托当地人民古老的织布文化底蕴,继承了传统纯棉纯手工技艺。

早在元代,黄河流域开始种植棉花,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新安人民将传统的麻纺织工艺揉于棉纺织工艺,织成的棉布就是我们所说的黛眉手织布。清末,随着洋布的大量涌入以及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手工织造的民间黛眉手织布受到冲击,渐趋衰微。 

20世纪70年代,民间黛眉手织布在新安的农村依然普遍,当地妇女人人擅长纺线织布,产品多为自用,昌盛时期织机曾达到5000多台,纺棉车1万多架,三、四户就有一台织布机,每户就有两三架纺棉车,很多一家一户就能独立地进行纺、浆、径、涮、织等工序。 

黛眉手织布织造工艺复杂,大大小小的工序共72道,主工序有经线、闯杼、掏缯等9道。一团团洁白的棉花,能够纺染成22种色线,织成1000多种富含民俗文化内涵的绚丽图案。图案美观,种类繁多,寓意吉祥。黛眉手织布采用天然原料,纯手工织造,舒适环保,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黛眉手织布的普及性极强,20世纪70年代以前,新安县,几乎“家家闻机杼,户户纺织忙”,黛眉手织布成为农家女子必须掌握的一项本领。黛眉手织布的纺织技艺,采用一种家庭传承模式,由家中女性长辈作老师,手把手地教,代代相传。目前,新安县熟练掌握黛眉手织布制作工艺的人数达数千人。

在新安县农村,手织床单、被面依然盛行,用“几铺几盖”作嫁妆的风俗还保留着。但是,受现代工业影响,手织布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主角,当地人已经不单纯用手织布做衣服了。没有了市场,手织布艺人是不会长期生产的。如果不对这一传统民间技艺进行挖掘保护,不对新安民间手织布和市场进行新的开发,手织布工艺技艺将难以保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动态 艺术活动展演 公益辅导培训 民间艺术 公共文化 总分馆互动平台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13-2022 All Right Reserved 洛阳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洛阳网络公司:洛阳恒凯科技 豫ICP备14028689号-1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