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最新动态 > 兰大学子走进洛阳调研非遗文化传承现状
兰大学子走进洛阳调研非遗文化传承现状

2018-08-27 3159次浏览

7.23-8.20日,兰州大学赴洛阳探究非遗文化传承与振兴调研队在河南省洛阳市顺利开展调研活动,希望通过此行探寻非遗衰落的根源,思考振兴之举,为洛阳非遗的保护尽绵薄之力。

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著名的古都,这里有许多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数十年来,它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传统民俗的日益淡化,非遗或多或少面临着发展的窘境,积极开展抢救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7.25日,队员们到达洛阳市博物馆,认真跟听讲解员人员讲解洛阳历史文物文化,感受洛阳厚重的文化气息。

7.27日,队员们在传承人高水旺大师创办的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参观烧制工序。

唐三彩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陶器,盛行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所谓“三彩”,是指在白色素胎上饰以黄、绿、白为主的釉彩,以表示多彩之意。因大批唐三彩珍品在洛阳出土,故又称“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的胎料以当地出产的白色高岭土为主。烧制上采用二次烧成法,先让雕塑坯胎成型干燥,而后入窑,以1000℃以上的温度素烧;再施以各种釉料,入窑釉烧,烧成温度约在900℃左右。唐三彩釉属低温透明釉,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融化后会自然垂流,相互浸润,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8.1日,唐三彩博物馆,展厅经理向我们讲述唐三彩曲折的发展历程。现今,唐三彩是重要的国礼,很受国家重视,整个南石山村有二十多家厂,传承规模大,在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下,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前景非常可观。

83日,采访洛阳宫灯传承人张志良。作为老样宫灯的圆形纱灯是洛阳宫灯的主打产品,它以洛宁县出产的青竹制成篾骨,外糊纱绢,上面以文字或图案进行装饰。这种灯的形制能长久保持原貌不走样,骨架可开可合,宜于收藏。制作洛阳宫灯一般需经过七十多道工序,工艺十分讲究。过去洛阳制灯艺人众多,涌现出杜、李、王等一批宫灯世家,目前多已衰落。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洛阳宫灯这一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之花将难以避免迅速凋零的命运。

810日,工作人员热情带队员们参观平乐正骨博物馆,洛阳正骨是治疗骨伤疾病的民间中医疗法,又称“平乐郭氏正骨”、“平乐正骨”、 “白马寺正骨”。洛阳正骨源于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郭家世代居家乡行医,族内秘传,其后的几代传人都秉承祖训,致力于中医骨伤医学的发展、创新,使源远流长的平乐正骨由治病救人的民间朴素医技上升为造福人类的中华骨伤科学。新中国成立前盛传五世,以疗效独特、医德高尚而闻名。

队员们与平乐正骨第八代传承人郭芫沅交流了平乐正骨传承发展现状后合影。郭芫沅是这个项目的省级传承人,她很想把这些传统的东西传承发扬下去,所以和先生一起自费创建了这所博物馆,让更多的洛阳人能够看到平乐正骨,它是洛阳四绝之一。

传承人说:我们会按照自有的模式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目前我们对小孩的肩关节脱位也是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我们相信平乐正骨的传承在未来会越来越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开刀、用中医手法解决广大人民的痛苦。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和人们对养生的重视,它的前景必然是越来越好的。

8.16日河图洛书之洛出书处,传承人符建林为我们讲解河图洛书文化。“引蔓援崖步涧泉,鸟声正耳弄清妍。潜水莫遣惊飞去,留与友人当管弦”明代广州道进士刘武臣游龟窝至此偶成,其精妙绝伦引人感慨万千。洛神庙中央一块古老的石碑出自曹魏年间,尽管碑文如今已模糊不清,但其仍为考证洛出书去最有利的依据,也代表河洛文化的悠长年岁。

实践到此圆满结束,调研成果丰富,开始进入繁杂的材料后期总结阶段。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动态 艺术活动展演 公益辅导培训 民间艺术 公共文化 总分馆互动平台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13-2022 All Right Reserved 洛阳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28689号-1
访问人次: